我们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来源:枣潜项目部 日期:2017-05-08 00:00:00 浏览次数:

打印

     我以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时代,人们做一件事往往希望在万千途径中寻找捷径去以所谓最低的人力、物力投入,达到最大化的短期收益,从而忽略了对工作质量的矜持和对工作责任的恪守。作为计划合同管理人员,同样需要这种“工匠精神”。

     首先,从数据统计工作来讲,项目进场之初就要进行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基础数据收集,包括路线概况、路基概况、路面概况、构造物概况、清单工程量的提取等。这些数据的准确收集,直接关系到后续场建规划、施工图预算报价、施工计划安排、施工组织的部署。可见条理清晰,细致准确的基础数据库搭建,对后续项目管理所提供的决策支持力非常大。这就要求我们负责基础数据统计的人员要尤其细心、负责,爱岗敬业,学习工匠精神。

     其次,从计划管理来讲,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必须密切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突出难点和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方案,为编制一个可操作的施工进度计划的创造条件。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选择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工作,并吸收各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编制工作,这是说要注重博采众长,使得编制出来的施工计划经得起各条线技术人员的推敲与论证,此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反复打磨,方见其利。 

当然,在计划初步编订后,我们仍然要严格审批制度,审查要重点突出,不搞形式主义。在施工计划进入实施阶段前,组织全体参加管理人员就施工计划中的重点工程计划节点进行交底,明确阶段工期,把施工计划落到实处去。在施工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施工计划的调整、修改和补充工作。施工进度计划虽事前提供了工程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法甚至技术措施等,但一经实施,它就处在动态之中,就是说生产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经常不平衡的状态过程,因此必须经常根据施工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它的变化和发展,不断修改和平衡,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计划管理人员就变成了大海航行中的舵手,准确把控项目建设这艘大船的航向,及时纠偏,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经受磨炼与砥砺,仍然兢兢业业。

再次,从合同管理来讲,建筑施工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根据工程承包合同来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履行合同的过程。在市场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既要履行与业主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还要履行与劳务公司签订的劳务承包合同,此外还要履行因项目施工需要签订的物资采购合同、加工合同、运输合同、租赁合同、保险合同等。没有这些建筑合同,就无法实施一系列的施工生产活动,而合同一经签订,企业所有的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会随之纳入合同的规范之中。因此,合同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与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其具有履约期限长、履约管理复杂的特点。高速公路路基或结构物的施工由于其技术复杂、体积大、材料类型多、劳动力密集,所以合同工期都比较长。在较长的合同期内,双方履行义务往往会受到不可抗力、履行过程中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主材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合同的内容约定、履约管理、结算支付等程序都很复杂。

在合同的签订阶段存在的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本不严谨、合同条款挂一漏万、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在合同履约阶段,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应当重视的证据(资料)的法律效力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不难发现,合同管理是高智力型、涉及全局的,又是专业性、技术性强、极为复杂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综上,唯有具备“工匠精神”,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加强、注重职业品德的培养、引入新思想、新技术辅助提升数据统计、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的水平,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更好践行建设管理的理念。